2007年4月27日 星期五

中東音樂節奏 (一)

阿拉伯語」Usul」---「烏蘇爾」,意思是「規則」,用鼓來演奏烏蘇爾就成了「節奏」;自古以來,烏蘇爾都是透過口耳相傳來學習,學會背誦節奏才容易打,而真正演出時會加入更多即興。

阿拉伯音樂的組曲(或稱調式、樂音)叫做木卡姆(Maqam),在這裡暫不討論艱澀的樂理,主要還是聚焦在節奏上。記得我第一次在埃及南部的努比亞沙漠地區遊歷,當地人唱民謠時總是打著一種節奏:咚咑—咚 咚—咑……」,當地人稱此節奏為為"Saidi",Said在地裡上指的就是上埃及」(埃及南部高原,尼羅河上游地區),這地區的男人們閒來無事喜歡練練身子,拿著棍子磨練打鬥技法,久了就變成一種舞步;同類型的節奏還有“Baladi”(埃及人原稱它叫"Masmudi Saghir")與“Maqsum”。

下面的樂譜綜合了各家學派Tabla鼓手或音樂家(如Khamis HenkeshHossam RamzyIssam HoushanRaquyAmir NaoumUncle Mafufo以及Mario Kirlis等)的教材,整理出一套適合教學的東西,是紮紮實實的基礎節奏;這些節奏不是某位特定人士發明的,沒有專利可言,非常歡迎同好下載轉貼。不過我不太贊成的是鼓手邊看譜邊打鼓;既然是民俗音樂, 就有很多即興演奏,我遇過的伊朗與埃及老師甚至不讓你寫譜,只要求你記在腦海裡,會唸一定會打。

Saidi、Baladi和Maksoum都是4/4拍,前三小節是基本型,第四小節是變化型,進階演奏可以在每一個小節加上裝飾音變化,但是"Dum"的根音千萬不要忽略,因為那是肚皮舞者在跳舞時必須注意的指標性符號。

知名鼓手Issam講過一句話:中東鼓的打法各有巧妙,沒有對錯之分,只要勤加練習基本功、節奏穩定、音色優美,你就是好的鼓手。



上圖是傳統記譜法,譜上記號R=右手,L=左手,D="Dum"音,t="tak",k="ka",g="grab"


下圖為通用簡譜記法,可參照傳統譜練習。(Xiaoma製作)






2007年4月12日 星期四

中東音樂在伊斯蘭的定位

既然要發行專業「中東鼓」部落格,少不了要消化一些歷史知識。

提到中東一詞,認識必須認識伊斯蘭(Islam,「和平」之意,在中國稱「回教」,但現今已正名為伊斯蘭);穆斯林(Muslim,意思是「順服者」,也就是是回教徒)在這塊區域佔絕大多數,他們一切的生活作息與生老病死都是順從唯一真神阿拉(Allah)的旨意,當然,音樂也不例外。

先從西元622年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之前說起,阿拉伯地區此時稱作Jahiliyah---「蒙昧時期」, 說白一點就是無知的年代。有不少遊唱詩人,他們寫詩作曲,能唱能演奏樂器,從鄉間到宮廷,保存了各地特色的音樂。阿拉伯、希臘、印度和中國音樂並稱世界四大音樂體系。伊斯蘭創教之初,阿拉伯帝國伍麥葉與阿巴斯王朝興起了宮廷音樂,各地歌手或詩人被徵召到宮廷表演,形成阿拉伯音樂的盛世;後伍麥葉時期融合了希臘與羅馬文明,也吸收波斯與土耳其音樂的精華,在當時統治領域的最西邊---西班牙,形成了Al-Andalus,成了阿拉伯古典音樂的代名詞;伊斯蘭文明藉由藝術文化一併將阿拉伯科學、天文學與醫學等發揚光大。



中世紀畫家Giulio Rosati 的中東風格畫作"The Dancing Girl"注意右下方兩位鼓手打的鼓,差不多是現代版Tablah的定型

另一種樂手是Qaynah,古代「卡依納」歌女經過嚴格的演唱訓練,傳唱無數阿拉伯詩歌或是貝都因游牧民族歌曲;而卡依納在古代阿拉伯城市或是商人出沒的驛站還兼具女侍的身分,她們常常穿著清涼甚至提供情色娛樂,就為了讓王公貴族或是富商多掏一些錢出來。 這些「卡依納」到了二十一世紀還沒有消失,但表演性質可能已經走了樣。多年前我造訪阿拉伯半島的巴林還有阿曼,所謂的dancer只是隨便扭扭,然後不斷向台下男人拋媚眼要求打賞;巴林的表演場所通常委身於高級俱樂部或飯店,是嚴謹穆斯林的禁地。其實在波斯灣富有的阿拉伯國家,不少歌手都是來自戰亂地區,有的表演還算專業,他們如果留在家鄉只能受苦,一輩子被埋沒,我對他們很是同情。

埃及在二十世紀初奠定了阿拉伯音樂的龍頭地位,1932年開羅的國際阿拉伯音樂學術研討會後,保留了大量的阿拉伯音樂史料與錄音,最著名的埃及女性音樂家Umm Kulthum就是這時期的代表人物,她把伊斯蘭信仰注入音樂中,把古典詩詞與現代音樂巧妙結合,她的音樂至今仍在中東世界傳唱,膾炙人口。
伊斯蘭教創立之後,主張嚴格解釋教義的伊斯蘭學者當然不許這些歌者繼續提供娛樂,認為「糜糜之音」會擾亂信徒的心思,害他們無法虔誠禮拜。西元1979年伊朗發生宗教革命,最高精神領袖何梅尼甚至說:「音樂就像麻藥和酒,會麻痺人們的理性和判斷力」。 難怪我在伊朗想買流行音樂CD,老闆總是偷偷摸摸,再三確認後才用電腦複製給你。
但是喜愛中東音樂的人不必氣餒,古蘭經裡沒有明顯規範過「音樂」,伊斯蘭教也不全然反對音樂。伊斯蘭「聖訓」(紀錄先知穆罕默德一生言行的經典)曾提到,穆罕默德初到麥地納時,當地婦女是站在屋頂上擊鼓高歌歡迎他的。這是Def(或Daff,流行於中東地區的一種單面手鼓)首次被記載於伊斯蘭教史籍裡。有一次穆罕默德參加安薩族的婚禮,特地吩咐妻子阿伊莎帶一些會唱歌的人去,因為他知道安薩人喜愛詩歌。還有一個故事更顯示先知從來沒有禁止民間音樂;穆罕默德的追隨者阿布.巴克爾在某一個節慶中看到兩名女子又唱歌又打鼓,立刻加以制止,穆罕默德卻說:「讓她們倆唱吧!這是年節少不了的事。」


法國畫家Philippe Pavy於1889年所畫 "Bride arriving in a village Biskra, Algeria" ,這是地中海南岸北非一帶典型的阿拉伯婚禮
即使到了現代,在伊斯蘭齋戒月期間,負責叫拜的人會邊走邊敲mazhar(一種類似daff的單面小手鼓),穿梭在大家小巷提醒人們做禮拜。而這種frame drum(以木頭為框,繃上獸皮的單面鼓)更是各種節慶與婚禮必備的樂器。埃及的婚禮,通常就是由一群def鼓手,打著zafa節奏帶領新郎新娘繞場。
以上部分文字資料出自蔡宗德先生所著的「伊斯蘭世界音樂文化」一書,再加上我個人在中東世界所見所聞;下回要開始分享我親自在中東地區拍的音樂記錄片段。

2007年4月10日 星期二

中東鼓的歷史

從文化的角度,廣義的中東地區範圍很大,東起伊朗,北到土耳其,西邊包含北非的埃及,南邊則是整個阿拉伯半島;但是中東國家不完全是阿拉伯人為主的國家,中東音樂也不是只有伊斯蘭音樂;伊朗雖然多數信奉伊斯蘭教,但主要人種是波斯人,說波斯語;土耳其穆斯林人口佔大多數,但是主要是阿爾泰語系的突厥民族,以上地區還包括為數不少的庫德民族。

「中東鼓」,顧名思義是流傳於中東地區的打擊樂器,經由阿拉伯帝國或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版圖擴張,它也傳到了北非、南歐以及環地中海等地區;中東鼓有各種不同的型式,在各個地方也有不同的稱呼;當今談到中東鼓,大家公推Tabla(或是Tablah,阿拉伯語;土耳其語稱Darbuka)為代表,這種樣子像高腳杯的打擊樂器是中東音樂不可或缺的元素,更是舞者倚賴的節奏之王。現代Tablah定型的時間大概百年上下。網路上有關中東鼓的文獻非常少,穿鑿附會很難查證;例如有一說最早的中東鼓曾出現在摩西出埃及記,這種說法可以把它當神話故事聽聽就好。


中東打擊樂器之王--- Tablah ,這個鼓是埃及製造,以鋁取代舊式的陶質,鼓皮也由獸皮換成塑膠製品;外殼的珍珠母貝呈現伊斯蘭藝術特有的對稱圖案。(photo by Ma, Jun Ren)


埃及艾德夫(Edfu)神殿的壁畫雕刻,左邊幾位女性正打著手鼓歡迎征戰歸來的法老王,這種單面框鼓(daff, bendir, riq)才是真正年代久遠的中東鼓。(Photo by Ma, Jun Ren)




敘利亞大馬士革民俗博物館,下方為傳統陶鼓darbuka,右邊牆上掛的是鈴鼓。(Photo by Ma, Jun Ren)

除了阿拉伯帝國,波斯帝國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也都各自發展出優美的藝術與音樂,這三個帝國之間的文化更是互相影響。波斯有不少描述舞蹈的古畫與詩歌,其中甚至有很多鼓手是女性;鄂圖曼土耳其時期的宮廷音樂舞蹈極盡炫麗,更出現世界最早的軍樂隊,鼓手肩負激勵戰士的功能。










上: 西元16世紀波斯畫,這些樂師大多是吉普賽人,下方可見女性鼓手
下:西元1592年的土耳其軍樂隊
但是走在今日的伊斯坦堡街頭,我發現土耳其古代的宮廷音樂與舞蹈,許多已經被現代西方流行文化取代。而伊朗在70年代宗教革命之後,政府查禁任何跟歐美有關的流行文化,禁止那種聽了令人想跳舞的音樂,搖曳生姿的舞蹈更是完全被打壓,當局只准許宗教音樂或是民謠繼續流傳;但是伊朗卻因此發展出極至的器樂演奏技巧;著名的伊朗”Trio Chemirani”打擊樂團曾兩度來台演出,父子三人打Tombak (Zarb)的技巧出神入化。
伊朗的 Tombak(又稱作Zarb)。 (photo by Ma, Jun Ren)
回到鼓的話題,針對高腳杯狀的中東手鼓,我把世界各國對它的稱呼做個整理,因為音譯的關係,可能有些英文字母稍有誤差,但不必拘泥,其實這些名稱唸起來就是鼓的聲音或是打法的描述。

Doumbek/Doumbeg (美國等英語系地區)
Dumbul/Dunbul (亞塞拜然)
Tarambuke (巴爾幹半島)
Tombak/Tonbak (伊朗)
Zarb (伊朗,但此字來自於阿拉伯語,意思是「彈指」)
Darbuka/Dumbelek (土耳其)
Tablah/Tabla/Tableh (阿拉伯地區,這個字是最通用的名稱)
Derbakeh (黎巴嫩)
Toumbeleki (希臘)
Zairbaghali(阿富汗) (達利語 Zair=在下面,Baghali=腋下)

2007年4月6日 星期五

一切就從ISSAM開始

“Keep on drumming and keep the drum alive.”
這是中東鼓大師Issam Houshan送給Xiaoma的一句話。

轉眼間我研究與演奏中東鼓將近兩年,在台灣的同好也越來越多,但是網路上一直沒有一個真正探討中東打擊樂器或是中東音樂節奏的園地。不少人鼓勵我快點推出此類的部落格,可是我一直以工作忙搪塞,甚至基於記者的職業病,認為應該要等到資料蒐集完整再公佈。自從Issam親筆寫下這句座右銘勉勵我,我想,我還在等什麼?

The Bellydance Superstars (BDSS)來台表演之賜,我終於逮到機會一見大師真面目。除了肚皮舞者,鼓手Isaam幾乎就是這個號稱世界最大肚皮舞團的靈魂人物。先前經過幾次聯繫,希望他來台順道教授進階課程,Isaam一口答應,非常親切。至於教學內容,以後我會陸續在此公開,甚至辦workshop分享給同好。

Issam這次帶給台灣觀眾許多驚喜,除了第一次公開為Jillina新編的drum solo,還帶來知名樂器公司REMO為Issam量身訂製的新鼓──”Soloist Doumbek”。這個新產品的鼓身採用合成木製品,外觀加上特殊烤漆;REMO被公認是最好的打擊樂器製造商之一,REMO Skyndeep合成鼓皮竟然可以做得跟魚皮非常接近的,無論是聲音或是外觀。打過中東鼓的朋友都知道,埃及製造的tablah是最受歡迎的中東鼓之一,但是Issam說他們有些產品不夠細緻,品管不夠嚴格;而魚皮雖好,但遇到潮濕氣候根本不適合演奏。REMO接受他的建議,做出這款新鼓,讓他非常滿意。Issam在台北時還大方把鼓留給我保管一天,不過我發誓我沒有拿它來當枕頭!

大師加上新鼓,但是台北場的演出卻是差強人意,因為音響真的很糟糕。低音部份”dum”的聲音根本沒出來,高音的”tak”也不夠細緻,整場聽到的都是中音,而且是那種麥克風快要”feedback”的聲音。我只能說台灣的音響公司似乎只熟練流行音樂,對於世界音樂,真的要加把勁了。

剛剛提到的驚喜還有Jillina在台北的大師營,Issam突然現身為大家伴奏,我看那天參加的舞者幾乎都high翻了,大概每根神經都被Issam的鼓聲挑動起來。Issam選擇在台灣首度發表為Jillina編的新節奏,因為說他蠻喜歡台灣的,而且強調台灣比韓國好。Issam當天還邀我一起在Jillina的workshop演奏,這真是一項殊榮;值得一提的是平常他一個人獨奏,為了節奏的延續而打得比較趨向簡單平穩;我們在一旁墊節奏,Issam完全施展solo的功夫,所以大家跳得激情不是沒道理的。

以下影片是Issam帶領演奏,完全即興,沒有經過任何排練;很可惜我那天感冒沒精神,演奏到一半還要擦鼻涕,不過我相信觀賞者的目光是完全放在Issam的神奇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