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8日 星期四

法國人在台灣打伊朗鼓

寫了這麼多阿拉伯Tablah鼓的文章,也該談談伊朗鼓了。

今年的臺北藝術節,終於目睹方斯華・伯岱爾(Francois Bedel)的廬山真面目,他是法國作曲家也是伊朗Zarb手鼓演奏家,不少台灣留法的音樂系學生都曾拜師於他。Francois10月13日大安森林公園的Zarb演奏還有10月14日的講習,精湛的鼓技實在令人嘆為觀止。法國作曲家兼Zarb手鼓大師方斯華・伯岱爾(Francois Bedel),照片轉載自「文化快遞

依照鼎鼎有名伊朗手鼓團”Trio Chemirani”(Francois的老師)的解釋,伊朗手鼓有兩種名字---Zarb或是Tombak;Zarb有「指法」、「音樂的小節」或是「節奏」的意思;而Tombak其實就是鼓的聲音,”tom”是掌擊鼓中心的低沉bass音,”bak”則是手指敲擊鼓邊的高音。聽說伊朗人比較喜歡Zarb這個稱呼,因為Tombak跟阿拉伯手鼓的英文名字Doumbek很像,他們不喜歡跟阿拉伯搞混。

這種高腳酒杯狀的伊朗手鼓,傳統製造法是以整塊桑木或胡桃木挖空當鼓身,上段的共鳴箱與下段的出音口比例上1:1是最完美,當然羊皮鼓面是關鍵,再好的鼓皮大概每兩年就得換一次。我之前提過真皮鼓會因溫溼度變化而難以控制音調,Francois跟我說他也是以加溫方式來調音,但建議次數不宜太多、時間不宜太長,要不然鼓皮容易變質。他甚至認為不演奏時,鼓不應該老是藏在櫃子裡,應該適度讓它接觸你居處或是演奏環境的空氣,也就是鼓到了哪裡,就讓它適應當地的氣候,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音調。

看過Chemirani三父子演奏的人,都知道他們手指打出千變萬化音色,事實上等同用口唸出詩歌。不懂中文的Francois卻鑽研中國易經,他編的曲目常常融入易經的各種「卦象」;這次在臺北的表演,他有一篇稿子,內容從Zarb的介紹到中國的禮運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都有;他請人以法文拼音轉成中文,努力背誦了好幾個月,全場十五分鐘不停的即興演奏,嘴裡同步唸出這份稿子。

10月14日的講座,因為參與的人大多沒有演奏中東手鼓的經驗,因此Francois幾乎以聊天或回答問題為主,有點可惜;現場看了他在十方樂集演奏的片段,十五分鐘幾乎聽不到他的精采口白,主辦單位錄了影卻沒收音,真是遺憾。

Francois強調一個觀念值得借鏡,演奏技巧與勤練固然重要,但是腦子一定要時時思考,尤其即興演奏時,你不能永遠背誦教材或是樂譜,要讓腦子很流暢自然地將意念傳達到手上。深澳嗎?愛鼓的同好多看多聽多學準沒錯。

4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哇賽, 他們是父子三人的團體嗎? 真的好棒!!
真想現場聽聽
知道這個部落格真好, 以後有表演就可以參與了

匿名 提到...

格主您好,我想將您這篇介紹做個連結,若有問題的話,請直接回應我。謝謝

馬儁人 Ma, Jun Ren 提到...

To「匿名」朋友,歡迎連結,但我想知道連結到什麼地方去,順便也想瀏覽你的部落格,大家交流一下。

匿名 提到...

小馬格主您好:
先祝您新年愉快
我是上面那個匿名的傢伙,其實只是單純把您部落格網址貼過去而已。文章內容只是寫:想認識Zarb這伊朗來的手鼓樂器者,可連結到您的網址,如此而已。

因為前陣子看了一場小型JAZZ音樂會,裡面的鼓手有用Zarb這個樂器表演一曲,因此在網上搜尋KeyWord,便誤打誤撞的找到您部落格了。

至於上面敘述的曲子,若您有興趣可連結至You Tube網址觀看
http://tw.youtube.com/watch?v=rFqHn_rH82k&feature=
曲目Hymn
Zarb Palyer:瑞宗

最後還是謝謝您於網上提供有關Zarb的資料